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市场投资
公布百个典型案例!山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 |

开展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水质连续18年持续改善;马踏湖流域构建覆盖城乡的全域生态水系,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1名;


济南、临沂、德州等地积极构建智慧环保监管体系、多领域立体化综合防控体系,提高问题整治的科学性、有效性;烟台海阳依托海阳核电一期工程,打造全国首个核能“零碳”供暖城市,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核能供暖“山东方案”;


聊城、滨州等地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探索构建服务型治污新模式,实施“蓝天环保贷”“环保管家”等创新举措,为企业履行治污责任提供支持……


7月12日上午,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抓环保 促发展”100例》。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葛为砚对记者说:“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带领全省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握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优先和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断用鲜活而丰富的实践来证明,抓环保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还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遴选推广先进典型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当前,山东省正处于深化新旧动能转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建设美丽山东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认真总结推广各地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工商联组织开展了“抓环保 促发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各市、各有关部门(单位)积极响应,将此次活动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抓手,认真梳理典型经验,总结提炼成功做法。


记者注意到,《“抓环保 促发展”100例》共分8章,典型案例100个。这些案例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既包括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发展环保产业培育新动能、提升审批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群众幸福感等统筹推进生态环保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也包括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加强环保治理、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先进做法。这些典型案例用事实和数据切实证实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


葛为砚说:“活动按照注重典型性、实效性、可推广性的原则,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专家评审,最终遴选出先进典型,以期通过这些案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先进、营造氛围,为落实‘走在前、开新局’,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








发展生态环保产业 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生态环保产业是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壮大生态环保产业,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也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机制保障、推动创新发展,制定印发《关于支持发展环保产业的若干措施》《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


完善政策措施,助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制定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相关试点示范给予财政奖补,目前已发放财政奖补资金1360万元。出台全国首个专门针对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省级金融支持政策,建立省级环保金融项目库,将入库项目定期推送给金融机构予以融资支持。创新环境治理模式,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环境医院”、EOD模式等试点,不断提升环境治理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开展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已连续3年超过1000家,推动企业每年投入60亿元以上的资金用于清洁生产改造。


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污染防治技术集成及装备等领域重大项目纳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重点项目技术突破。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提升生态环保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布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和生态环保领域技术创新需求目录,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技术成果供需对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山东省坚决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统筹推进“去降补”,坚持压旧上新、压小上大、压低上高、压散上整的“四压四上”。实施工业技改提级2022年行动计划,聚焦“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努力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


今年1—5月,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收5209.77亿元,同比增长17.98%。规模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36亿元、增加值59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9%和21.4%。全省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4.5%,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京ICP备12004549号-1 京ICP证0707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