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春天来了。
  2017年3月12日,我们将迎来第39个全国植树节,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后代的公益性事业。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1981年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从此,义务植树成为一项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植下一抹绿意,为地球带来清新呼吸!植树是我们和春天不变的约定!

[详情点击]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植树的季节也不同。因此,中国多个省市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规定了本地的植树月,植树周,植树日,以加深人民群众对绿化意义的认识,推动本地区绿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详情点击]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详情点击]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多年来,全国各地人民群众都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植树义务。截至2012年底,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达139亿人次,义务植树640亿株。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在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根据国务院新闻办2016年12月发表的《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森林面积达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1.66%,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5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1%。白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包括32部法律、48部行政法规、85件部门规章。共有各级环保系统机构14257个。 ... [详情点击]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详情点击]

古代的植树活动

中国古代没有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但是中国人从古到今历来重视植树造林。《礼记》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早在公元前五帝时代,舜便设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处理全国的林业事务...

民国时期的植树节

中国的植树节最初确定于4月5日清明节,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改为3月12日。最初是由林学家凌道扬等提议中国设立植树节的...

新中国植树节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逐渐加深了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理解。1979年2月23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林业总局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

[详情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