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专栏绿色金融
规范企业环境行为银行要把好“三道关”
| |

当前,国内银行业已普遍实施绿色信贷,企业的环境行为已成为银行是否向其提供融资的重要决策依据。存在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原则上难以从银行获得正常经营所必要的融资。换言之,银行对企业形成了一种约束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多元化治理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其中,企业的主体作用尤其值得重视。


事实上,企业出于商业利益而实施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规范企业环境行为,是防止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


笔者认为,在规范企业环境行为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作用不容忽视,应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融资型金融机构,企业的大部分融资都由商业银行提供。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银行有一套完整的评审体系,客户经理、授信审查人员、风险管理人员等层层把关,能够全面、及时地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尤其是客户经理,往往掌握企业的第一手资料。


当前,国内银行业已普遍实施绿色信贷,全国性大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时间也已长达十年,企业的环境行为已成为银行是否向其提供融资的重要决策依据。存在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原则上难以从银行获得正常经营所必要的融资。换言之,银行对企业形成了一种约束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


然而,银行对企业的约束力也受到一定限制。银行本身也是企业,存在追求利益的动机。为了完成利润指标,不能排除某些银行工作人员站在企业一边,故意隐瞒企业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只要不被政府部门施以重罚导致停产,照样大开绿灯提供融资。因此,笔者以为,要使银行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约束力达到最大化,必须把好“三道关”。


一是把好“政策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在此形势下,向存在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提供融资,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远远超过从前,一旦企业被查处,银行不仅要面对贷款损失,还会蒙受巨大的声誉风险。众所周知,银行经营要求在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作出权衡和选择,而在环境风险这个因素上,收益和风险已完全不能匹配,按照中央要求制定最严格的绿色信贷政策、对环境失范企业的融资申请实行“一票否决”制,是银行的唯一选择。


二是把好“考核关”。考核具有“指挥棒”效应,为使银行发挥规范企业环境行为的作用,必须突出考核工作的导向性。监管机构也对银行建立环境风险管理考核机制提出要求,如《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2〕4号)第二十三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绿色信贷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落实激励约束措施,确保绿色信贷持续有效开展。因此,银行在考核体系中,必须加入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相关指标,直接将环境风险管理成效与分支机构经营绩效挂钩,对于向环境失范企业提供融资的分支机构在考核中予以扣分。


三是把好“审计关”。银行的内部审计是对银行经营活动合规性的监督检查制度,是总行的政策制度在全行范围内得到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银行必须将环境风险管理要求纳入内部审计,将分支机构执行绿色信贷政策情况作为常规性审计内容之一,必要时还应开展针对环境风险的绿色信贷专项审计。对于违规向因环境失范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挂牌督办等惩罚性措施的企业,以及存在排污费缴纳状态异常、排污许可证信息不完善等情况的企业提供融资的,坚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并督促相关分支机构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京ICP备12004549号-1 京ICP证0707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