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独家
【独家】可穿戴智能产品回收遭遇窘境
| |

  身临其境是一种什么体验?戴上VR眼镜和朋友一起在3D游戏中开黑如何? 当前,可穿戴技术日新月异的进展情况令我们对服装和技术的定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的初衷是令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让我们可以将一些智能电子设备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作为附件佩戴在身上。

  健身追踪器、智能眼镜、运动追踪器甚至智能袜子等都是科技融入生活演进出的第一批可穿戴技术产品。这些新设备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使制造商、操作人员或其他连接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免除了人的过多参与。

  一方面,我们享受着可穿戴技术带来的便捷和全新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面临着这些新产品给环境带来的更多挑战。为此,如何确认这些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成为了当下值得我们格外关注的环保课题。在产品的设计之初和开发新技术时,应该考虑到产品使用寿命结束时我们如何对这些材料进行管理。如果我们不考虑完整的生命周期,或将给地球带来更多难以消化的电子垃圾,其后果简直不敢设想。

  回收面临的窘境

  虽然可穿戴技术相关产品的差别很大,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点:用户可以依靠电池提供的电源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些设备。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减少最终产品的尺寸和重量,这种电池往往通过胶粘的方式或者完全集成到产品内部,这对用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当然,也存在着潜在的问题。

  但这种电池设计几乎无法拆卸,造成了回收内部金属的困难。整体观之,与我们通常想象中不同的是,从衣服或类似的织物产品上拆卸电源的技术要比从手机或电动工具上拆除要困难得多。它通常涉及两个或多个步骤:首先,必须将可穿戴设备从服装中移除。然后,才能从可穿戴设备中取出电池。

  由此,可穿戴设备产生会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使垃圾填埋场中增加更多的废物,造成了材料回收过程的困难。

  虽然我们呼吁电子产品通过回收进行二度循环利用的力度正在逐渐加大,但由于产品的多样性纷繁复杂,所以处理起来不具备普适性,不能采用唯一的方法和标准。另外,从经济上看,回收行业的利润相当微薄,短期内这种寒冬现象也无法得到解决。

  我们知道,产品分离所需的资源越多,加工成本就越高。因此,为了简化回收过程,减少可穿戴设备被丢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产品设计之初,我们就应该清晰地标记出各个元件的组成部分,使材料在日后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分离,便于拆卸分割。

  可穿戴技术回收只是我们面临一大挑战,不顾后果的产品生产会给后续带来巨大的环境负担。为此,从设计阶段到生产、分销、使用和最终处置过程中,我们在各个环节都应该考虑到相关技术和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与我们利用智能设备为生活带来便捷的原始初衷相符合。(本文系中国环保网www.chinaenvironment.com 高晶 撰写,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京ICP备12004549号-1 京ICP证0707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