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国内
格林美:创新驱动,实现循环利用高质量发展
| |

  格林美报废线路板绿色处理裂解系统

格林美(荆门)循环产业园

  中国环境报记者 崔煜晨 格林美的创新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民营企业,如何在短短的10多年,从零起步,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吸引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博士后高端人才,创新出一批又一批世界级水平的成就,做出世界一流质量的产品并销往全球一流企业,登顶世界循环经济领袖级企业,走上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发布2018年(第25批)新认定及全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格林美全资子公司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企业技术中心位列其中,晋升“国家队”,这是继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花落格林美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再次落地格林美,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双中心平台的企业在中国废物处理领域独此一家,将带来什么?将带来创新的源泉与动力,带来高质量产业的飞速发展。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格林美主导完成的“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继2010年“废弃钴镍材料的循环再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夺得国家科学技术大奖九年后,格林美再次斩获国家大奖,奖项背后折射的是格林美人对创新驱动的坚守。

  十年磨一剑,攻克热解炉绿色处理线路板的世界技术难题,打通变废为宝“最后一公里”。

  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从2005年开始,格林美人向报废线路板绿色处理这一世界技术难题冲刺,累计投入1.5亿元,投入百余名科研人员,历经10年,终于在国内率先攻克了绿色处理线路板的技术难题,成为世界少数掌握此项技术的企业。

  走进格林美(荆门)循环产业园,“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与“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大字赫然醒目。这里是电子废弃物的王国,堆积如山的废旧洗衣机、电视机、手机、电脑等各类电子产品,安静地等待命运“重生”。

  记者在冰箱拆解车间看到,每一台废旧冰箱上都贴有一个二维码,二维码一扫,其重量、尺寸、回收地和回收时间等相关信息一目了然。一台废旧冰箱被扔进“箱子”后,立即被拆解得七零八落,机械手臂自动将散落的铝、铁、塑料、泡棉等各种原料分类收集,传输到指定地方存放,便于回收再利用,整个过程耗时仅1分40秒。

  最后只剩下线路板,被送往下一个环节:热解炉。“这个炉子及操控系统,是此次申报奖项的五大技术创新中最核心的一项。”格林美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苗苗介绍道。绿色处理线路板一直是世界行业难题,按传统碾压拆解法,会导致大量金属无法再利用,且存在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传统焚烧法会产生大量二噁英等有害气体,于环境不利;传统的氰化法,由于使用剧毒的氰化物,产生巨大环境负荷。

  郭苗苗表示,有了这个炉子,线路板热解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会在炉子里进行1100℃高温焚烧,净化后达到欧盟排放标准,并将热能转变为蒸汽。既实现了金属最大程度利用回收,又杜绝了二次污染,打通了资源变废为宝的“最后一公里”。

  格林美的废物处理创新实践,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可。

  2014年,科技部组织全国行业专家,一致同意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格林美组建。一家民企能够与全国高校竞争,取得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权,靠什么?

  一靠10年来,格林美在中国废物处理乃至环保产业领域交出的靓丽创新成绩单

  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计划、国家产业创新计划等各种国家级计划50余项。

  截至2019年1月31日,格林美共申请专利1675件,牵头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70余项。其中,50多项核心专利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906件,占比超54.09%,每百人拥有有效发明达56件,创中国废物处理领域之最。

  格林美现已形成覆盖“废弃钴镍钨资源回收—超细钴镍钨粉末材料再造—硬质合金工具再造”“废旧电池与钴镍锰资源回收—三元原料再制造—三元材料再制造—动力电池梯级利用”“电子废弃物回收—绿色拆解—塑料原料与制品再制造—稀贵金属回收”“报废汽车回收—金属分选与利用—铂钯铑贵金属回收—零部件再制造”“废水废渣废泥回收—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处置”五大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保护体系,构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废物处理领域的核心技术体系。

  二靠格林美遍布全国11省市的废物处理循环产业对中国循环经济的重大贡献

  十多年来,格林美从深圳出发一路北上东进,先后在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河南、天津、山西、内蒙古等11个省、市建成16个循环产业基地,纵横3000公里,与数亿人建立了废物处理合作关系。年回收处理小型废旧电池占中国总量的10%以上,年回收处理的电子废弃物和报废线路板分别占到了我国报废总量的10%和20%,年回收的钴资源超过我国原钴的开采量,年回收的钨资源占我国原钨开采量的5%以上,年回收的镍资源占我国镍资源开采量的8%以上,年回收的锗资源占世界锗资源开采量的6%以上,成为世界领先的废物循环企业,世界先进的动力电池材料制造企业,被先后贴上国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等各种国家级创新和绿色发展标签,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前行的杰出代表,为中国循环型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7年,格林美实现销售107亿元,出口超4亿美元,位列中国环境企业上市公司第7名,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2018年,格林美销售收入实现138亿元,出口超8亿美元,实现逆势大幅增长。

  主导产品超细钴粉与三元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成为全球优质品牌。销往韩国三星、独角兽CATL、比利时优美科、美国肯纳金属、瑞典山特维克、韩国ECOPRO等世界级优质客户的产品占比销售总额的50%以上。主导产品超细钴粉全球市场占有率50%以上,三元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20%以上。

  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成就,从何而来?

  一、舍得投入研发费用,重奖创新领军人才,发挥领军人才的头雁效应,创新活力迸发,创新成果涌现,成功跨越转型的门槛

  领军人才接踵而来,研发经费4年翻五倍。2015年起,格林美重拳投入的研发经费从1亿元、2亿元、3.5亿元到5亿元,带来了一系列创新成绩单。

  在格林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材料实验室,摆放着几十台从欧美进口的先进设备,价值3亿元以上,其中一台日本制造的光电子能谱仪(XPS)价值1300万元,这是公司为吸引人才搭建的世界级实验室。

  国家级创新平台搭建后,博士后一批批的来了,国外专家一批批的来了。先后与牛津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名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一批知名教授担当创新平台首席专家,共同培养博士后。2017年、2018年先后出站的6名博士后经过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院专家的评审,结果为全部优秀。博士后出站优秀率达到100%,彰显了格林美创新平台的高水平。

  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千万元重奖领军人才,唱响“创新光荣、创新伟大、创新有尊严”的创新文化,凝聚了“跑步创新、玩命创新”的创新精神,先后奖励领军人才奔驰车10辆、宝马车5辆,引进博士后领军人才15名、外国专家10名。

  公司现有研发人才500余名,约占员工总数10%,其中不乏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后、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但要激活各级人才的创新潜力,必须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头雁效应”。

  宽容失败,让创新人才放开双臂。格林美废物再生资源与新材料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博士后郑宏伟于2017年进入公司承担项目研发,但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花费了300多万元,项目没有丝毫进展,他心理压力挺大。“没事儿,搞科研不可能一蹴而就,慢慢来。”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教授给他一句话,让郑宏伟吃了定心丸。

  发布创新激励制度。“做研发就有奖励”“成果转化就有分红”,创新成果的分红权比例最高可达20%。配置领军人物独立科研经费200万元/年,实施自主审批经费、自主选题、自主组建研发团队、自主出国学术交流、自我署名成果权五个自主度,实施研究创新自由化。

  宽容失败,制度松绑、研发经费管理松绑彻底激发了创新人才的创新动力,让“头雁”在宽广的科研平台上自由飞翔、长袖善舞!一批批创新成果涌现,推动格林美业务创新升级。

  格林美从攻克废旧电池回收技术开始,到攻克电子废弃物绿色处理世界难题,到攻克报废汽车整体资源化回收技术难题,到攻关动力电池材料的三元核技术,一步步成为世界领先的废物循环企业、世界先进的动力电池材料制造企业。

  2015年起,格林美瞄准新能源汽车澎湃增长的机遇,配置1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领军人才,向三元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正极材料的三元“核”NCM&NCA发起攻关,率先攻克“超细晶粒NCM三元前驱体材料”“NCA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等关键产业化技术,大幅提升了三元电池的动力与安全性,主力配置全球最大三元动力电池企业CATL,出口到韩国三星SDI与ECOPRO等世界优质企业,推动格林美核心业务由报废端回收废物升级转型到绿色消费端高技术制造新能源材料,打通了“电池回收—材料再造—动力电池再造”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2018年格林美新能源材料业务销售占比销售总额的60%以上,技术的力量推动格林美成功转型升级,搭上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高铁,进入新能源这一万亿级市场行列。

  每一次精准把握产业发展动向,每一次提前攻克核心技术,实施每一次产业转型升级,每一步都走在技术和产业的前列,是格林美能始终掌握行业话语权、攻占高端客户和市场的制胜法宝,格林美的发展历程深刻诠释了创新拼搏的含义。

  二、质量优先,越过市场的冰山,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的落脚点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由客户说了算;拥有世界最优质的客户群,才能真正地说明高质量发展。

  2017年,格林美发起“质量优先”的经营理念,提出“2018年全部产品质量中国第一,2019年所有产品质量进入世界前三”的质量目标,提出坚决淘汰落后工艺、落后装备,坚决淘汰质量不好的产品,坚决不生产低质量产品,打通废物处理到高技术产品的发展通道,推动循环产业高值化;2018年,对所有产品按照国际一流质量标准制定了格林美产品质量标准。

  聘请多名韩国质量专家来管理质量,质量总监由韩国专家担任,实施质量管理领军人物计划,把质量管理领军人物颁发给了两位韩国专家,奖励奔驰一辆和宝马一辆。

  不论国籍,但求所用,促进了全员质量管理革命。2018年,格林美投入5亿元,对所有车间进行质量措施与生产环境改造,按照国际标准建设了8个国际质量示范车间。同年,格林美设立了首届质量进步奖,奖励了10个质量示范产线与项目,奖励了50余名质量进步贡献者。

  “好产品会说话了!好质量终于发威了!”欧洲的优美科、山特维克,美国的肯纳金属、Shell、Honeywell,韩国三星、LGC,日本松下,中国的CATL等一大批国际一流企业成为格林美的核心客户,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产线刚刚安装好就被国际企业订下,出现国际客户抢产品的现象,造就了2019年春节被客户追着加班的局面。格林美销往全球行业前五名的销量占公司销售总量的50%以上。

  三、重金投向环境治理,打造绿色工厂

  格林美(荆门)循环产业园是格林美最大的产业基地,是格林美循环产业的发源地。

  在园区门口树立着一块达5平方米的大型LED屏,滚动播放着园区的各种环境信息,包括PM2.5、各种排放指标等。

  “这是格林美的环境信息公示屏。从2013年起,格林美主动公示环保信息,发布环保责任报告,接受全社会监督。”格林美环保事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格林美(荆门)循环产业园是一个废物处理王国。走进产业园循环经济博物馆,迎面的是一个高达12米、长达20米的电视机百年记忆墙,汇集了从1930年以来全球主要电视机品牌。在众多的品牌中,华夏第一屏特别显眼——1958年由天津电视机厂生产的“北京牌”电视机。

  “我们要让后人记住电视机百年发展的文明历史,激发环保激情。这里是生态环境部全国中小学环保教育实践基地,每年都有数万人来观摩,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参观。”格林美负责循环文化推广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走进格林美厂区,到处绿树成荫,废物与生态、绿色完整融合。走进格林美园区,到处打着“格林美环保观:不环保、不生产”“强化环境管理、向污染宣战”等环保标语。有一个标语引起了记者的特别注意——格林美语录:为“消除污染、再造资源”而勤奋工作、永不停息!“消除污染、再造资源”就是格林美人的梦想,是格林美努力奔跑的方向。

  为此,记者采访了格林美创始人许开华教授。“废物处理必须遵循无害化、资源化原则,首先是无害化,然后是资源化,不能产生二次污染。我们做废物处理的,不能把废物处理大型工厂建成垃圾场,必须建成环保工厂。要做到这一点,一是我们必须全员导入环保理念,让每一个员工成为环保主义者;二是要有技术。废物很先进,废物融合了先进的技术与材料,我们必须开发更加先进的技术来处理先进的废物。如果把废物比作魔,技术就是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教授侃侃而谈。

  “我们必须做到阳光、环保开门办厂,要做到全厂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对社会开放,要经得起硬碰硬的环境核查。那就要舍得投资环保技术与环保设施,完全做到达标排放、减量排放、不扰民。近5年来,格林美投入的环保设施与环境治理费用达到15亿元以上,构建了先进废气、废渣、废水治理体系与环境监测体系,构建了覆盖全园区的环境信息指挥中心。”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教授告诉记者。

  “核心的技术、最好的质量、顶端的客户,是支撑格林美高质量发展的三把利剑。”许开华教授非常自信的告诉记者,这种自信来自格林美庞大的创新体系。“格林美是一个科创企业,不是一个普通的废物处置企业。经过多年建设,格林美已经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体系设施与创新人才队伍,已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科创体系。格林美的基因就是创新。格林美已经完成了未来5年~10年所需的关键技术准备,可以支撑格林美未来至少5年不落后。”许开华教授反复向记者描绘格林美的科创体系。

  我们有理由坚信:通过创新,格林美已经打通了“技术、质量与客户”之间的产业链大循环,正在废物循环的绿色大道上,昂首阔步迈向世界伟大的环保企业。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京ICP备12004549号-1 京ICP证0707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