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国内
生态优先唱主角 长江经济带铸造绿色“含金量”
| |

  目前,长江流域钢铁产量占全国的36%;石化工业年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50%以上。长江水运货运量已突破10亿吨,达到13.3亿吨,位居世界内河航运首位,成为我国内河的“黄金水道”。因此,我们要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水,是生命之源。而长江水,对于沿岸九省二市的人民群众来说,既是生命源,也是经济源。


  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人文荟萃,中国发展的大棋局中,长江再次成为落子的地方。就在这个早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重庆召开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


  这是首次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放到第一位的规划设计,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自然展现,是一个将长江的命运提升到文明传承高度的历史判断,是一次以长江为发力点推动中国生态转型的战略抉择。两个月之后,这篇讲话的精神落实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拉开了新一轮保护与建设的帷幕。


  高层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置于经济开发之上,缘于长江流域生态隐患已浮出水面。


  化工围江。全国总投资近10152亿元的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包括三峡库区、南水北调输水干渠沿线在内的江河水域和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其中45%为重大风险源。


  “水少泥多”。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年均水量大幅减少,径流干旱年份显著增加;大量梯级水库替代自然河流,泥沙被拦截沉积,致使中下游河道冲刷显著,河床骤降,崩岸和入海口侵蚀风险明显上升。


  生活污染日渐凸显。近年来,长江流域各省市格外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但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带来的餐厨垃圾和白色污染无法消解,不得不直接倒入江中,已经成为威胁长江生态的重要污染源。


  人们越来越发现,广义上进行了一甲子的长江开发,已经暴露出多个方法论上的误区:各自为营的开发导致区域之间协调失灵,以环境换发展的思路导致发展的“性价比”低下,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造成了经济和环保的双输,GDP领衔的大开发模式产生了积重日久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社会文明进步与思想观念进步的互动中,漠视生态的发展满盘皆输,优先生态的发展盘活全局,正在成为痛定思痛后的共识。


  由是,僵局不破,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决策部署何以落到实处?生态,一子走通,满盘皆活。对于如何净化长江生态,武汉大学教授伍新木等专家表示,政府将长江经济带提升为国家战略,也须将长江流域环境保护提升为国家战略,实行全流域生态保护协调机制。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一体化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关键、重点和难点。


  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方方面面。在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吕克勤看来,此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效果不彰,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九龙治水”,权力过于分散。“政府各部门各管一摊,没有形成合力,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为解决跨域治理等顽疾,近日落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给出了明确的“药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此外,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雅鸣也表示,应将长江流域的治理、开发、保护各项事业推上法治化轨道,通过制定“长江法”,全面规范和调整长江流域管理中的各种水事行为和关系,系统解决流域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并且,严控流域水污染行为,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划定沿江生态保护红线,将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等纳入生态红线区域管理。


  显然,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如今,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抉择,就是在回溯现代化发展的这条线索,找到文明的源头,让流淌在天地间的长江,重新恢复泽被万里的活力,护佑中华民族的复兴,完成世界级的重大命题。


  它正等待着我们这一代人,把自己写入历史,把长江送入未来。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京ICP备12004549号-1 京ICP证0707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