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国内
有“加”有“减”换新颜 重塑长江经济带正当时
| |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自此,长江经济带建设思路发生重大调整。诚如对沿线地区绿色发展会有哪些布局;以及沿线地区特别是中上游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兼顾生态发展和稳增长压力,值得关注。而相对过去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文件,最大的变化,也是将绿色发展放到了第一位。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仅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了向、定了调,也同时开启了中华民族母亲河新的发展航程。


  长江是世界上内河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也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在这条经济带上,许多省市的饮用水都直接取自长江,长江水好不好、安不安全,关系到沿江5亿多人的健康。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两年来,“生态优先”已成为沿江城市经济发展的共识。沿江各省市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两年来,合作联动、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在探索中推进、在创新中加强。目前,沿江各地对“不搞大开发”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是怎样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共抓大保护”,如何在总体上进行谋划和布局,将会成为未来更受关注的内容。


  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战略定位,变革性地重塑长江。严把项目关,对重污染、重化工、高耗能等项目,无论投资多大、效益多好,均“一票否决”。据新华网日前报道,959座“黑码头”全部被拆除、其中809座完成生态复绿,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928个黑臭水体整治已开工826个、完工498个……截至2017年底,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涉及的490个问题全部得到妥善解决。


  治理长江水的实际行动换来长江经济带上5亿多居民的“获得感”。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长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7.3%,同比提高了2.5个百分点。同一时间段内,沿江11省市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稳中有进的背后,凸显长江经济带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新走向。长江经济带建设不能只做“减法”,还要及时做“加法”,补充和导入新的绿色企业和产业,实现高品质的“腾笼换鸟”。


  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筑底工程。所以这条经济带上,还有更多的地方痛下决心,治理“水恙”。针对长江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先后开展6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解决了许多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沿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是沿江地区集体护水的结果,目的就是要把长江经济带建成中国经济版图上的“绿腰带”,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


  水在变清,百姓的幸福感在提升;岸在变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共赢。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各地努力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幅清江水、绿岸线的图景徐徐展开。下一步,沿江各省将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定标立界,开展保护区工业、生活、农业、流动等各类污染整治,加强水源地监测和风险防范等。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京ICP备12004549号-1 京ICP证0707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