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美丽中国美丽乡村
宜州古文村脱贫纪实:发展乡村旅游 造福一方百姓
| |

      原标题:宜州古文村脱贫纪实:发展乡村旅游 造福一方百姓



美丽的古文村是乡村旅游扶贫实践的成功典范。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李增英 摄



古文村的田地里,硕果累累。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铮 摄



古文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能高在向媒体记者介绍该村旅游扶贫情况。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铮 摄


      10月16日下午,参加2018“脱贫攻坚看河池”全媒体采访行活动的一路记者,来到宜州区祥贝乡古文村进行探访。不少人刚下车,便觉得眼前一亮:石山环绕的村庄里,道路通畅,绿树成荫,花香宜人,风光秀丽,恍若世外桃源;村委办公楼前的展台上,摆满了黄金百香果、紫薯、洞藏酒等当地名优土特产品。驻村第一书记王能高热情地招呼:“欢迎大家都来品尝一下古文村脱贫攻坚的‘成果’!”


      古文村脱贫攻坚成果的确不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从河池市委宣传部帮扶古文村三年以来,该村从一个土地匮乏的大石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至今已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拉动旅游营业收入达300多万元,直接带动全村29户贫困户92人顺利脱贫,“预计整村今年实现脱贫摘帽”。


确立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目标


      古文村位于宜州区北部,全村人口171户526人,其中2016年末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33人。全村人均土地不到1亩,是自治区“十三五”整村推进贫困村。长期以来,村民们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尤其是罗村屯,距离河流较近,大家种植农产品经常因为洪水来袭导致颗粒无收。


      2015年,河池市委宣传部成为定点帮扶古文村的后盾单位。该部选派驻村第一书记“走马上任”后,发现古文村地理位置独特,山水田园风光优美,河道两旁竹林成片,民族民俗风情浓厚,旅游资源丰富。于是,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脱贫致富”的工作目标。


      河池市委宣传部据此精心谋划,邀请旅游规划设计专业单位编制了《古文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开发建设规划》,将古文村定位为“休闲观光养生度假”示范村,通过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狠抓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思路有了,下一步该怎么做?


      河池市委宣传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先后争取到“扶贫资金”“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旅游发展资金”“自治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等各级各类资金共1800多万元,实施“三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和夯实了乡村旅游发展基础。


      一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修)建、水泥硬化村内9条总长为12公里的屯级道路;新建古文屯90米长码头护坡、罗村屯500米长的景观水利渠道和100米长码头以及150米长的游步道;建成长度为120米古文桥。该桥横跨下枧河,极大方便了两岸群众和游客来往。


      二是实施主要景区风貌改造工程,对村委所在地罗村屯38户农房进行“穿衣戴冠”、立面改造。另外拆除乱占乱建点5处,整治村内巷道,修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大楼。


      三是实施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完成古文村门牌楼、仿古凉亭、《老人与牛》雕塑像、村口景观大绣球、文化走廊、游客集散中心、观景台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戏台等项目建设。


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 确保贫困户村民获四重收益


      2016年,在河池市委宣传部的牵头下,古文村先后成立2个旅游合作社,还分别成立党支部,并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旅游扶贫模式,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有机结合,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土地入股、贫困户资本入股合作社等形式,发动村民加盟旅游合作社,共建美好家园,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村民们积极响应号召,自发地将自家的房前屋后、闲置用地、玉米竹篱地等用于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大力发展“微菜园、微田园、微果园”,打造“百亩花田”等景点。目前,村道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宜人,形成环村林带、村内林荫带的乡村旅游生态格局,全村旅游环境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两年来,该村还大力开发生态农业采摘观光、水上抓鱼抓鸭、竹林休闲养生、乡村民宿等多个项目,努力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村,做强农家乐;成立河池市首家“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贫困村农家饭(票)服务点,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服务岗位,同时通过游客向贫困户采购果蔬、禽畜,带动2个村民小组、7户贫困户、17名群众走向脱贫致富。


      合作社还通过合作流转本村80亩土地和整合其它村屯土地500余亩,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目前全村共有毛葡萄种植基地200亩,桑苗培育基地120亩,花卉种植基地120亩,黄金百香果培育和种植基地180亩,预计今年收入可达1000万元以上,在带动本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村村民的收入。


      此外,古文村积极探索“互联网+贫困村+旅游”全新脱贫模式,即依托各电子商务平台,在古文村设立服务经营点,优先采购贫困户的果蔬、禽畜,优先安排贫困户到服务点务工,并把合作社的黄金百香果、紫薯、洞藏酒和村民自家糍粑、农家酸嘢系列等当地土特产品拿到网上售卖,增加贫困户收入。游客也可以通过在线上购买“农家饭票”服务,在线下凭电子“饭票”到村里吃饭游玩、走访观光,现场购买各种农产品。


      古文村党支书覃昌忠介绍,以合作社为载体,通过“旅游扶贫”,全村贫困户和村民可以得到四重收入:群众通过出租土地获得地租收益、通过就近务工获得劳务收入、通过售卖农副产品获得销售收入、通过门票股金分红获得资本收入,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如今,古文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也大幅提升。古文村还先后获得了全国首批“绿色村庄”、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等“三个国家级、六个自治区级”荣誉。(记者 覃铮)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1997-2027 Chinaenvironment.com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网  京ICP备12004549号-1 京ICP证0707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48号